失控:雷士照明的"权力游戏"(3)

http://gz.jiaju.sina.com.cn  2012年07月05日10:34  中国企业家

摘要:香港豪华酒店走廊尽头一间客房中,雷士照明(02222.HK)前董事长吴长江将身体深深埋在沙发里。窗外就是中环,端午节前夕,人们行色匆匆,而吴长江无心观看风景,在创建雷士至今的十几年里,这是他少有的低迷时刻。

  中篇

  在所有的三十六个德意志联邦国家里,生活于其中的所有德意志的无赖汉,他们中间谁最卑劣?—海涅

  吴长江必须在半年内拿出1.6亿元现金,不过在付清首付1亿元后,雷士照明账面上只剩下区区几十万元。如果不能及时付清欠款,以及获得足够流动资金,雷士照明和吴长江就会重蹈当年爱多VCD和胡志标的命运,供应商稍有风吹草动,公司就得关门。

  “救命要紧,我要保命。”从2005年底开始到2006年8月,吴长江无暇他顾,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找钱上。“车间、公司内部的事我什么都不管,市场也不管,就是想办法怎么找钱。”他甚至拆借过5分利的高利贷,后来回忆那段疯狂找钱的日子,他唏嘘不已。那段时间晚上天天做噩梦,但白天还要装作若无其事。

  借钱不足以止血,吴长江唯一的出路,是在不失去控股权前提下引进战略投资者,出让一部分股权以换取现金。赛富基金(当时名为软银赛富)和阎焱,就是此刻进入了吴长江的视野。2006年7月,阎焱帮助吴长江解决了资金饥渴,两人从此成为商业伙伴。

  然而两人立场不同,再加之利益分歧和性格差异,让吴长江和阎焱的合作之旅充满了摩擦、争斗,以及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暗战”。阎焱带来的现金浇灭了雷士照明的燃眉之火,而从他用钩子勾住雷士船舷的那一刻,吴长江手中的股权开始不可逆转的渐渐流失,直至2012年5月出局。

  在吴长江找钱的故事中,一个女人扮演着重要角色,她就是亚盛投资公司总裁毛区健丽。

  根据《经理人》杂志报道,毛区健丽出身于华尔街,既是吴长江的债主,也是雷士的融资顾问,她曾在吴长江困窘之时雪中送炭,甚至没有抵押。不过在雷士没有太多谈判筹码,而吴长江又缺乏财务知识情况下,她也以极低的价格获得了极高回报。

  2006年6月27日,毛区健丽从三位投资者—“涌金系”掌门人魏东妻子陈金霞、优势资本总裁吴克忠、个人投资者姜丽萍处募集到400万美元,加上自有资金494万美元,以及应收取的融资顾问费用100万美元,合计994万美元,购买了雷士照明30万股股份,占比30%,此价格远远低于企业第一轮融资的估值。

  购股第二天,毛区健丽将手中10%的雷士照明股份(10万股)转让给了涌金系陈金霞等三人,相当于用494万美元购买了20%雷士股份。2010年雷士照明上市前,毛区健丽先后四次套现1200万美元,而她手中仍然持有大量雷士股票,市值大约8000万美元。

  作为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阎焱在投资圈内以强势著称。有人说“只有阎焱搞定别人,没有别人搞定他的时候”。这种强势一方面出于性格,一方面出于资历—赛富成立以来号称从未失败;另一方面,也有几分刻意为之,“我觉得这样也好,”阎焱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有时候在谈判中很有用。”有媒体报道,2006年他和吴长江第一次见面,中间人担心吴长江表现不好,连他应采取什么样的坐姿都叮嘱到了。

  软银赛富以2200万美元购买了雷士约55.5万股股票,市盈率估值约为8.8倍,占雷士股权比例为35.71%;但条款对软银赛富非常有利,对雷士照明每年的绩效、奖金、转让限制、优先购买权、赎回权等都做了明确要求。比如在赎回权的协议中规定,如果雷士照明未能在2011年8月1日前上市,软银赛富有权要求吴长江回购投资股份,并支付投资累计利息。

  对吴长江来说,当时他很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应该如何面对那些提着钱袋的“野蛮人”。可以作为参照系的是京东商城董事长兼CEO刘强东,尽管京东融资额达到了数十亿美元之巨,但刘强东并未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他依然拥有京东超过50%的投票权,控制了超过半数董事会席位,杜绝了大权旁落可能。大洋彼岸的扎克伯格对风险投资同样警惕,他知道对方送钱来的时候还带着提木偶的线。扎克伯格会直接告诉投资者,Facebook董事会里压根不会有他们的席位。

  清科创投董事总经理袁润兵表示,企业创始人在引入投资者时,可以通过优先股的方式进行设计,让投资者“有股权,但是没有投票权”,从而把企业牢牢控制在手里,“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马云)股份已经非常小了,也可以具有非常强的控制权。”袁润兵指出,“肯定有企业一开始不清楚这点的。”

  吴长江显然不清楚,投资者像一只大象,它已经把鼻子伸进了帐篷,巨大的身躯也将随之而来。

  机构合作者加入,令雷士照明解决了资金难题,不过在创始人风格强烈的企业,机构投资者若非常强势,双方就容易产生矛盾。从赛富进入雷士照明起,吴长江作为创始人说一不二的日子就结束了。阎焱的强势并非虚张声势,他在一次采访中指出,他这样的投资者要干的活除了掏钱,“更重要的是把公司的制度建立起来。比如财务制度、用人制度、管理制度,然后还要帮助公司在市场上找一些合格的人来增强他的管理团队,然后还要经常跟他们开会,一起讨论公司的发展战略。”

  盛大网络是赛富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它虽然以4000万美元投入获得了5.6亿美元回报,但双方最终却不欢而散。2005年5月盛大网络上市后,陈天桥和阎焱在机顶盒问题上发生分歧,阎焱极力反对,由于陈天桥坚持,赛富只能选择卖掉股票。

  而在雷士照明,赛富权力要比在盛大还要强大。此刻解决争端的办法就不再是投资者退出了。

  在2006年组成的董事会中,作为创始人兼大股东,吴长江拥有两个席位,而赛富却占据三席。在重大项目以及公司战略决策方面,赛富拥有优先否决权。吴长江想做的事,只要阎焱摇头就很难成行。作为董事长,吴长江2006年时只拥有10万美元以下项目的自主权。吴长江并不讳言,董事会只要有矛盾,就是他和阎焱之间的矛盾。

  吴长江曾将雷士的战略用八字概括:“冒险决策,快速反应。”创业初期,雷士照明在这八字方针指引下每年以三四倍速度膨胀式发展,但软银赛富进入后,吴长江承认不能用这种方式了,因为机构投资者不赞成。

  2008年,由于需要大量资金用来收购其它企业,同时,按照吴的说法,为了“优化股东结构”—或许意在制衡在董事会拥有三票的赛富—雷士照明引进了高盛。2008年8月,高盛正式向雷士投入3655万美元,买入了9.39%的股份。软银赛富则果断跟进,增资1000万美元,总持股比例达到30.73%,成为雷士第一大股东,而吴长江的股份却遭进一步摊薄,降到29.33%,屈居第二。

  吴长江的意图并未实现,他似乎并没有吸取与软银赛富打交道时的教训,高盛不但拥有董事会席位,也拥有投票权,还和赛富一样,获得了优先否决权。

  吴则从未在董事会中确立自己的优势。他出局之前,在雷士董事会中代表企业方的仅有两个席位,而赛富亚洲有两个席位,高盛和施耐德也各有一个席位。

  对于吴长江来说,董事会想必不是什么令人心情愉快的地方。2008年8月,吴长江打算收购英国一家照明企业,理由是金融危机后收购价格较低,而且这家外国公司还有着雷士需要的诸多专利技术。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一提议在董事会遭到了否定,理由是海外收购少有成功先例。最终吴长江还是收购了该公司,但却是自己个人出资,直到2011年5月份,该公司盈利后雷士才将收购款无息支付给吴长江。

  随着和董事会矛盾加剧,吴长江不得不屡次甩开雷士照明,以个人名义实施自己的商业蓝图,这有几分类似他当年与杜、胡合作时在雷士外另立山头。2008年,吴长江欲跨界进军家居领域也遭到了董事会反对,后者认为,业务不够成熟,有很大的风险。吴长江并不想放弃,最终结果是他以个人名义联合了几个朋友投资家居业务;而雷士照明荣昌户外照明基地也是以吴长江个人名义联合朋友投资的。

  2010年5月,雷士照明在香港上市,赛富的股份由30.73%摊薄至23.41%,高盛持有的股份则由9.39%摊薄至7.15%,但赛富亚洲老大、吴长江次之的格局不变。

  6个月禁售期后,赛富依然按兵不动,而雷士照明股价已经上涨了将近一倍。有分析家认为,赛富不在那时退出,是对公司前景看好,认为股价仍有上涨潜力;但也有观点认为,赛富有“更暴利的安排”。

  有人猜测所谓“更暴利的安排”就是引进施耐德电气。2011年7月,施耐德以12.75亿港元收购雷士9.1%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到2011年底,赛富、吴长江、施耐德电气和高盛分别持有雷士照明18.3%、15.9%、9.1%和5.6%的股份。

  吴长江直至今日仍表示“施耐德进来是双赢局面”,但阴谋论者从结果逆推,认为吴长江出局是赛富和施耐德联手策划的“宫廷政变”,赛富去年力主引进施耐德,就是蓄意“引狼入室”,他们由此举出了雷士新任CEO、来自施耐德的张开鹏和阎焱的大学同学关系,不过目前并无明确证据验证这些猜测。阎焱拒绝了本刊的采访要求。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家指出,即使排除阴谋论,赛富引进施耐德,也是一个稳赚不赔、可进可退的妙招。如施耐德到来改进了雷士管理,提升了品牌,如吴长江所言实现了双赢,最终体现在股价上,赛富当然乐见其成;同时,施耐德也是一记后招,假设吴长江团队经营不善,或如坊间所传在接受调查,无法承担继续带领雷士照明前进的重任,或者就像赛富在盛大网络时,投资者和创始人产生不可调和的分歧—总之,一旦赛富动了求变之心,施耐德的作用便会骤然放大。

  清科创投董事总经理袁润兵也认同这一观点,他指出对赛富而言,“引入一个对公司业务非常肯定,又有资金能力的企业,做好了我在二级市场退,做不好我也有利用价值,把我的股份卖给施耐德,这肯定对我是比较好的。”

  赛富的算盘滴水不漏,对创始人来说局面就不太妙。袁润兵认为,不能站在吴长江的角度来定义赛富或者施耐德的行为是对还是错,“无论是任何的战略投资者,还是原股东、公众股东,亦或作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进来,任何一方的行动,只要出发点是为整个公司服务,不侵害任何小股东,那么他所做的就是对的。”

  吴长江曾经不止一次表示反对一股独大,雷士目前股权状况是他有意为之的结果。“如果某位创始人坚持要绝对控股,从本质上说是冒险的、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他声称,“雷士绝对不应该是我一个人的雷士,应该是有各种资源、各种力量、乃至各方人才汇聚的地方。”

  话虽如此,他真的能够容忍这样股权被稀释、对公司的控制权越来越弱的情况继续下去吗?雷士照明上市之后,吴长江一直在增持雷士股票,6月11日和12日,吴长江连续两日斥资1227万港元增持股份,持股量增至19.19%,重新成为雷士照明第一大股东,但这并不足以撼动投资者在董事会中的强势地位。

  或许,从当年平息“哗变”起,吴长江的信心就一直来自于董事会之外。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乐居简介About Leju广告服务联系我们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会员注册产品答疑客户投诉 全国家居站
Copyright © 1996 - 2011 LEJU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支持客服服务热线:400-606-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