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松:北京的城市发展经历了建造、建设、设计三个阶段
摘要:新浪家居《第三空间》走进北京,走进将当代艺术以及历史文脉和谐共融的798艺术区,与国内知名设计师一起分享他们眼中的北京,他们笔下所创造的北京城市特色。
【汪建松】我来北京20多年了,88年过来的。见证了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的发展,将来可能七环、八环……
我个人认为北京经过三个阶段,一个是明朝迁都,从现在的南京迁都到北京,在原城的基础上建造的这个北京城,这个阶段应该是“营造”或者“建造”,因为他是依照一个国家政府机构的设施,以及配备的相关功能来精心营造的具有功能化的政府城市,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那些遗迹,左文右武、崇文宣武都是有一定的格局对应的,城门的功能都是有很严格的限制和级别的,每个门都有很严格、很苛刻的一些功能的限制,所以从那个阶段一直延续到清代的时候我觉得都应该是建造的过程。
第二个阶段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叫“建设”的过程,49年解放以后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所倚重的工业、重工业,当时这些设计的理念是来自于前苏联或者德国的建设理念,特别是受到了包豪斯建筑的影响,被曾经在国外求学过的一些设计师、建筑师带到了中国,对老北京城开始进行了建设,所以这个里面我觉得重要的是两个字一个“建”一个“设”,他更多地强调了一个城市的多元化以及打造的一个核心首都的新的理念,所以才会有拆改老的门楼、拓展道路,加大交通设施,为了便于各个分区的工矿企业能够和这种文化、政治经济中心相符合的大趋势,所以这个过程应该也是一个留下很多的弊病并且是遭到批判的一个过程,但是建设过程必然有破坏,这是必须的,因为有新的东西产生必然有旧东西被毁灭。
第二阶段所产生的问题,现在99%的人都意识到了,特别是沿海的城市带来一些新的观念,特别是网络、多媒体的发展,让全世界的不同观点得到交流、碰撞,所以现在非常注重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我个人认为在这个阶段才出现了第三个阶段“设计”。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设计”,其实更注重刚才提到的以人为本。但刚才大家也提到了由于商业地产的带动,对城市的规划产生了一些影响,现在做设计规划的环境更复杂,因为出钱的人有政府还有开发商等等,设计师并没有太多自主权,所以会看到许多城市都在做地标建筑、同质化的设计,我也亲自做过一些号称地标性的建筑,但现在再回顾十年前、二十年前的一些作品可能会觉得不堪回首,确实在那种有限的客观条件下受到了开发商或者是地区政府的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但是反过来对于现在国际化的城市我们要提出一种反思,这种非常零碎的、非常片面的、局部化的建设是否对这个城市发展有利,我们不能只是批判,而是要反思当今设计阶段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产生的呢?就是因为国家的规划部门对整个城市发展没有一个特别系统的、建设方面的、设计方面的引导和支持,各自为政,所以导致了城市出现了一些混乱的状态。
这样回到第三个问题“城市的特色在哪里?”大家都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出差到许多城市早上一睁眼,无法断定自己是在哪,因为都太同质化了,所以我觉得作为设计师也好还是作为一个城市的指导者也好,虽然大家个体的力量都比较微博,对整个的趋势不一定能够产生什么影响和干涉,但是至少在大的舆论上和媒体导向上我觉得还是要倡导一个观念――放慢脚步,不要急功近利地做很多的设计或者是项目,短期可能会产生很多的经济效应、回报等等,但也许对我们的城市、对我们生存的环境会产生破坏,这是一个责任的问题,所以我很喜欢参加这种讨论,可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至少是一种引导。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产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