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形蜗居”透射城市的隐痛

icon 2010-12-07 15:24:34
icon 0

摘要:某种意义上说,“蛋形蜗居”透射出的其实不是高房价的隐痛,而是城市的隐痛。我们可以没有住房,但不能没有缺乏归属感;可以买不起房子,但不能同时丧失了归属感。可是什么让高房价同时绑架了我们的归属感?

戴海飞,24岁,刚毕业半年。利用公司的设计创意,他用竹子造出一座“蛋形”小屋,作为自己的蜗居。小屋两米来高,“蛋壳”上被掏出一个椭圆形的小门,没有锁。小屋的下边,装有轮子,可以挪动。在竹条外,还有竹席、保温膜和防雨膜,最外边,是麻袋拼成的保温层,麻袋里填充着发酵木屑和草籽,“到了春天,里面可以长出草来。”(12月1日 《新京报》)

 

  一套房子,对于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们来说,其实不仅仅是一套房子,背后还寄予着很多东西。没有住房,不要说“丈母娘不欢喜”,不要说“女朋友很郁闷”,生存和创业发展也大是问题――没有房产证,孩子上学就要交借读费,没有房产证,就无法获得户籍,就要办理暂住证,就不能享受城市所有的社会福利……现行的很多社会制度都依托“房屋产权”而设定和存在,在一个城市中生存,要想落地生根,就必须要购房置业。

 

  “落地生根”就是寻找归属感,诚所谓:“哥买的不是房,而是归属感。”归属感对于行走在城市中的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在物质层面,饮食提供生存之必须;而在精神层面,归属感则带来生存之基础。在一个没有任何归属感的城市中生活,生存的方式终归不过是一种停留的方式。所以,很多人不得不绞尽脑汁,或透支几代人的家庭储蓄,或大量贷款沦为房奴,也须购房。而也有少数一部分人,则以此类“蛋形蜗居”式的生存行为艺术,寻找着另外一种意义更广、更纯粹的归属感。

 

  “蛋形蜗居”的存在,或者苦中作乐,或者默默坚守,或者充满期待,都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是一种寻找归属感的理想化自我救赎的浪漫创意。虽然不能置身其中,但我们也能与之产生共鸣。“蛋形蜗居”虽小却又很大,因为这是一片完全自我的世界;虽简陋却又奢华,因为这是一座心灵的殿堂。而外面的大千世界固然广袤无际,但踏出“蛋形蜗居”却在城市中找不到一处心灵安放的地方。

 

  因之找到人生的方向和未来的畅想,这才是“蛋形蜗居”存在的真正意义。这种诠释自我存在的近乎理想卫道士色彩的行为范本,让我想起了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电影中,主人公蒙冤入狱,在监狱这样一个冷酷、黑暗的地方,用一把鹤嘴锤花了近20年的时间在囚室内打通了一条地道,获得了宝贵的自由和他梦想中的生活。“肖申克”最终通过坚韧努力获得了他需要的东西,而“蛋形蜗居”呢?这般肖申克式、苦行僧式的理想救赎,能不能迎来“春天的光辉”?

 

  某种意义上说,“蛋形蜗居”透射出的其实不是高房价的隐痛,而是城市的隐痛。我们可以没有住房,但不能没有缺乏归属感;可以买不起房子,但不能同时丧失了归属感。可是什么让高房价同时绑架了我们的归属感?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