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自然共生G+设计精英大赛脱颖而出?评委们给你支招
摘要:大赛邀请到梁志天、林丰年、关永权、伍仲匡、戴蓓、张灿、谢天、何潇宁、孙华锋、王心宴、伽马、李志豪等十多位知名设计师与媒体人担任评委。 “自然”“共生”是大赛的关键词,对这个主题的诠释是评委们评审着重考虑的一个点,那么评委们是怎么解读“自然”...
简一联合亚太酒店设计、新浪家居等机构发起“自然•共生”G+设计精英大赛,向业界广泛征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空间设计演绎,作品征集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大赛邀请到梁志天、林丰年、关永权、伍仲匡、戴蓓、张灿、谢天、何潇宁、孙华锋、王心宴、伽马、李志豪等十多位知名设计师与媒体人担任评委。 “自然”“共生”是大赛的关键词,对这个主题的诠释是评委们评审着重考虑的一个点,那么评委们是怎么解读“自然”“共生”,以及更青睐于怎样的作品呢?我们采访了部分评委提前剧透。
//大赛评审团//
张灿
CSD创视达建筑装饰设计创始人/创作总监
自然,是一个空间状态,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共生,是一个主流导向,也是一个生存法则!
过去,人类用背离自然规律和状态的方式追求发展,慢慢走向深渊。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如何与自然保持和谐,将是人类未来最重要的课题。设计,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也是引领未来人类生活的直接导引,如何与自然共生,设计怎样善用自然的力量,是未来设计最大的关注点之一。
何潇宁
顶贺设计董事长/创意总监
深圳市室内建筑设计行业协会会长
“自然”“共生”的理念其实一直存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儒、释、道,都谈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顺乎天时合乎地利是几千年来我们的生存智慧。今年一场措不及防的疫情,让我们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步伐慢下来。未来需要从过去寻找智慧。自然、共生是一个非常契合时代需求的价值倡导,让我们用设计来回应具体的社会和生活议题,作出具有建设性、未来性的解答。
谢天
中国美术学院国艺城市设计研究院院长
浙江亚厦设计研究院院长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自然泽被万物而静默不语。人是地球上带有灵性的高级动物,我们的文明已经进化到走向太空和一切可能,但人与大自然共生、共存是天性,也是天道。设计源于生活,设计改变生活,美好生活离不开与自然的共生、共存。中国山水画描绘了人和自然最美好的和谐,但显然今天我们不能刻意复制这种生活模式,需要设计师用当代的视角和手法去演绎新的、迎合现代人的东方生活方式,探寻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和自然共生关系。
孙华锋
鼎合设计首席设计总监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
人从自然中来,也终将在自然中获得精神归属。融于自然才会与世界共同生长。城市生活让我们逐渐丧失和自然的感应,城市规划、建筑和空间的设计,要如何增强人和自然的相处、对话?对人、建筑、空间与自然包括其它生物共生关系的探讨,是当下及未来设计绕不过去的话题,期待在大赛中看到设计师们对这个议题的深入思考。
王心宴
蒙泰室内设计公司总裁/创始人
“自然共生”是我们再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让我们脱离以人类为中心的自傲,而去谦逊地放眼更广阔的边际,向万物本真的生命轨迹和它们的自我建设致敬。我们只是和它们在做着交流和交互,不是居高临下的掌控者。生命饱满即可谦卑、即可融合。非常期待参赛的年轻设计师们呈现出打动人心的敬畏自然、赞美生命的优秀作品。
伽马
BLDD创始人、深圳美术总院北京院长
“共生”也是佛法里的一个观念,万物平等共存,生命共同,天道轮回。我们应谦卑面对自然万物。今日设计在美学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真正动人的是呈现对生命本质、生活本真的思考和呐喊。什么是好设计其实没有标准,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一定能传达某种精神、观念,具有感染人、启发人的力量。我希望在大赛中能看到有思想的设计,对自然性、共生性有独特思考和实践性的作品。
李志豪
简一大理石瓷砖全国设计总顾问、应用设计学院执行院长
经纬设计创意机构创始人/总设计师
我们身处一个美学概念爆发的时代,今天我们讨论设计的时候已经不再停留在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真正应该关心的是舒适性、文化性、可持续性。现在很多设计看起来同质化,是因为缺乏思想,新生活、新观念的呈现是最高形态的设计。“自然”“共生”给设计师们提出了一个具体的议题,所以我认为这个大赛不仅是一个发掘优秀设计师、设计作品的平台,也是一次思想碰撞的盛会。
-扫码报名参赛-
未来的设计必须更多关注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类生活的可延续性。用设计赞颂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探寻人、空间、自然的多元共生关系,“自然•共生”G+设计精英大赛,邀请你加入!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