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在10月,国内至少有十二场与陶瓷相关的规模展会将陆续上演,而今年一整年大大小小的展会也不下百场。这些展会的时间跨度为三至六天不等,或此起彼伏,或争鲜斗艳。事实上,自从“金九银十”以来,此类展会就开始在陶瓷各大产销区域层出不穷。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等主要展会主办地,家博会、建博会、家具展、木门展、地板展等各个与家居相关的展会纷至沓来。针对消费者的展会总是服务员比顾客多、针对经销商的展会面临知名品牌缺席,已让火热的家居展会陷入窘境。如何吸引品牌和顾客,如何创新求变,是家居展会亟待突破的瓶颈。
“通过这种疯狂的行为,我们不难看出各地建材大卖场或展会主办方对市场环境的极度恐慌,也难免让人联想到‘垂死挣扎’。”某业内资深人士认为,时下密集推行展会是今年陶瓷行业年内出现的第二次疯狂的举措,只会给展会带来了更多的负面看法和加速展会的衰退。
展会不能仅仅停留于为行业为企业提供一个简单交流的平台,应当有所创新有所推动。展会规模虽然越来越大,但在形式上与20年前无异,与国际展会相比,国内展会亟需创新变革,无论是在产品、品牌还是形式上,都要有所提升。
每一届的年度展会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的秀台,面向这个平台相当于这个企业整体实力的亮相。在这个行业里你至少得有自己的一点影响力,或者发出一点自己的声音;其次,通过展会能够招到商,做一些推广……
需要政府重视,整合周边资源,提升展会含金量,利益分配方案合适,减少内斗;企业需要拿出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去参展,相关机构需要对知识产权予以保护并高度重视,严惩剽窃知识产权的行为;企业也需要提升自律。
主办方只是把精力用来拉企业参展,至于商家、采购商的来源他们并没有去想,这样只能让参展企业自娱自乐,自欺欺人。缺少参观商,当然就没有品牌企业参与,没有优秀品牌参与,专业观众就更少,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结果也就一年不如一年。
展会多,说明建陶行业的发展速度快,企业需要平台去展示和沟通。从另一方面说,这是行业飞速发展,企业积极寻求多方面发展的一个时代缩影。随着企业有选择去参展,一些影响力小、收效不明显的展会会慢慢消失,展会会慢慢朝着理性方向发展。
很多企业参展是为了招商,因为目前市场环境受到房产调控的影响,很多想进入这个行业的经销商都会放慢脚步,所以招商效果可能会不太理想。有一些企业不纯粹是为了招商,而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产品以及企业形象……
目前家居建材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企业都想通过一鸣惊人的方式来搏出位,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方式是不现实的,企业的根本是产品,产品没有创新,技术没有突破,参加展会也失去了展会原有的意义。很多展会对参展的企业没有把控,有点良莠不齐。
不管是意大利还是西班牙的陶瓷会展,参展企业是追求把企业的设计和发展理念展示给经销商或观众。但国内基本是把它当成一个贸易平台,单纯追求订单和交易量。行业内的最新技术或产品不能得到真正的展现,也就失去了展会引领产业发展的本义。
第一,要有强大的设计能力以及精细的工艺,使其有物可展。专门前往观展的目的,要么寻找更加优质的合作,要么是学习更加新潮的设计以及技术。意大利三大展会虽然亦为同时举办,但是展会侧重不同,专业分明,极其方便满足观展者的不同需求。
越来越多的建材展、越来越难推陈出新的博览会,难免会失去众多追捧者。有人表示,参加展会有时候是因“被绑架”,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环境之下,不敢轻易错过一些大型展会,看到其他同行参与,就算费用再高,也咬咬牙争取一个展位。
有人说,展会就像围城,有人想进来,有人想出去。如何在围城中寻求幸福,利用展会发挥自身的最大效益,是参展企业应该深究的问题。各种展会之于广大企业,究竟是蛋糕还是鸡肋?四维卫浴营销总监冉亚夫表示,“我们所有的企业都在往品牌路上挤,这条路太狭窄,走的人太多,而真正适应市场的产品太少。正如原来的星级宾馆与现在的快捷酒店,各分天下,各取所需。”
制定明确的参展标准,令企业觉得参展是品牌实力的象征。此次博洛尼亚陶瓷卫浴展,目前中国亦只有三家企业能够有资格入主展会,被列入世界品牌级别。第三,合理的展会频率,吊足了观展者的兴趣。意大利国内目前只有三个与陶瓷行业相关的展会,一旦错过只能等待下一年。
对于中国家居建材行业来说,展会是一个重要环节,相辅相成,当具有公信力的、权威的展会越做越强、越做越多的时候,也就是中国家居建材行业发展越来越规范的时刻。
如果政府可以出面整合资源,按产品的专业化、细分化进行布展,比如按照瓷砖、卫生洁具、五金配套、马赛克、石材等,按市场化来运作,如招标、提出方案、所需费用,按招商多少来分配利益。这样,既集中了客流,便于企业参展和客商观展,也利于当地陶瓷展的做大做强。同时,统一管理和统一宣传也避免了内耗以及人力物力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