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背景:今年家居整体大环境不好,五一销售旺季瓷砖行业并未见太多起色。金九银十来临之际,很多品牌都提前开战,从8月底9月初就开始促销活动,价格也“一降到底”,以期迎接“最后的销售高潮”。
对于瓷砖市场今年上半年呈现出的疲态,各大瓷砖品牌都认为市场的起伏是必然的。面对即将来临的“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各品牌也早早发布促销信息,提前用给力优惠吸引人气。
9月1日,记者走访时,发现瓷砖品牌提前推出的抢购、限购、送礼等招数层出不穷,但最主要的还是降价打折。只要折扣够低,价格实惠,就能吸引闻讯而来的消费者。
刚进入九月份没几天,陶瓷行业便迫不及待掀起了“金九银十”热潮。部分陶企更是将“金九银十”视作下半年业绩突破口。据不完全统计,仅佛山产区陶瓷企业召开新品发布会、订货会等各种活动不下十场,而在淄博、高安和晋江产区也是订货会不断。在终端,部分经销商将展厅装饰一番,营造出良好的体验氛围。
9月1—4日,据记者走访调查了解到,今年的“金九银十”与往年相比会相对差一些,但是,作为陶企下半年业绩的突破口,陶企和经销商都认真对待这一场突围战。
佛山某品牌陶企市场部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对今年“金九银十”的乐观程度不算很高,毕竟今年整个行业不景气,陶企库存爆仓的不在少数,大部分企业都会抓住这两个月做足文章,突破业绩、清理库存和扩展地盘将会成为这两个月的主旋律。“我们从生产排期、新品发布和订货会等方面都会做足准备,将工作做实,虽然乐观程度不是很高,但是作为全年的一个突破点,打个突围战还是有劲头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陶企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业界,尤其在终端,大部分陶企已把今年的“金九银十”调整为“银九铜十”。“一个是2014年整个行业缺乏往年的旺季、淡季特征,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第二个因素是大部分企业今年订货会、团购会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不断,每月都有,基本上消解了市场对九月、十月的市场需求。”“生意好一点,先销了库存再说,生产方面,我们不会做太多调整。”
对于品牌陶瓷企业通过亏本争夺市场,换取市场的做法,行业多位企业负责人均表示,这种做法虽然短时内获得了市场,但是从长远来讲,无疑提前透支市场和企业实力。渠道和市场网点铺得太快、太长,但人员和经销商的素质却未能跟上,这样的企业容易造成后遗症,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隐患。但是又不得不亏本以抢占市场份额,丢失市场份额的后果就是被提早踢出局。
广州鹰牌陶瓷总代理专卖店店长凌韶金告诉记者,全年建陶市场十分平稳,不温不火,进店客户每月统计下来都差不多,没有说是旺季和淡季。因此,“金九银十”就是我们能不能冲一下业绩,提高销量的关键时间。从预测来看,可能今年的“金九银十”成色不大足,但是,“银九铜十”也挺满足的了。部分厂家、经销商对今年“金九银十”的重视程度跟往年相比,热情有所下降。
某知名品牌陶企市场总监表示,策划举办一场经销商大会、新品发布会等活动,其成本都是五百万以上级别的。有时候场面看似很宏大,经销商很多,并且争相刷卡下单。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不妨从他们给经销商的价格就知道,这是亏本赚吆喝,或者微利,以量占领市场。这种情况在大的品牌企业来说,是通行的做法。“品牌陶企,它们在渠道下沉和抢夺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往往能够占据一定的优势。”
面对烽烟不断的“金九银十”,陶企和经销商该如何应战呢?鹰牌陶瓷广州代理商梁应杰认为,企业和经销商应该站在同一高度和角度思考问题,量力而行。每一个决策都应该照顾到企业和经销商的利益,共同去扶植品牌,开拓市场,而非一意孤行和孤军作战。有实力的经销商不妨联合家具、卫浴品牌企业,举办活动,资源共享,信息共享,通过为顾客提供装饰配套方案,共同分担,共享利益成果。
受房地产行业的影响,钢材、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不如人意,瓷砖行业今年市场也不温不火,几乎没有金九银十这个概念,顾客都处于观望状态。Q3阶段企业还是要通过自身调节来消化库存,毕竟,促销,不促就没有销。
行业发展到现在并不是市场需求容量的真实反映,现在市场冷淡的情况应该用“新常态”思维来看待;现在的终端店面被当做体验店,光看人流,不能确定卖场生意的好坏;价格战未必能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应当站在顾客的角度,做好产品,深耕渠道。
恶劣的价格战,甚至是亏本的价格战会加速行业洗牌,只会让更多的企业销声匿迹;今年我们的业绩还可以,金九银十没有做特别的宣传推广,因为每个月我们都会有落地的宣传活动。还是要集中精力做好产品,务实不务虚。
金九银十市场反应冷淡,和当前的大环境有关,房地产的低迷,GDP的放缓以及陶瓷行业的产能过剩,都是原因之一;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单纯的价格战以及不能达到销售狂潮的效果了,一个健康的行业还是需要注重产品,顺应消费者的习惯。
今年的金九银十,终端门店冷清,我们简一大理石瓷砖的宣传主要侧重在文化节、摄影、书法等文化圈的宣传。中小企业与我们的品牌定位不一样,困难也不一样,为了迎战金九银十,通过价格战和促销战来拉动销量,这样的做法效果有限。
市场总是会有影响,终端门面反映还可以,不是特别冷清;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环境下,要占据市场份额还是得靠产品说话;终端节假日活动还是会继续来让利消费者,但行业不能以某款产品为鱼饵来吸引消费者,致使价格战没有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