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 真心换真情

icon 2014-05-04 14:53:10
icon 0

摘要:2014年3月24-27日,冠珠陶瓷“冠爱行动•美丽童行”爱心助学活动第三次走进大凉山。在“美丽童行”爱心大使——“感动中国”候选人、“慈善中华行杰出贡献人士”、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叶阿爸的叶树元先生的带领下,冠珠陶瓷爱心团队将艺术作品送到高海...

  ——冠珠陶瓷“冠爱行动•美丽童行”第三次大凉山爱心之旅纪实报道

  春暖花开,情暖凉山。2014年3月24-27日,冠珠陶瓷“冠爱行动•美丽童行”爱心助学活动第三次走进大凉山。在“美丽童行”爱心大使——“感动中国”候选人、“慈善中华行杰出贡献人士”、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叶阿爸的叶树元先生的带领下,冠珠陶瓷爱心团队将艺术作品送到高海拔学校展览,并再次资助200个贫困学生。来自佛山和禅城作协的两位作家王海军先生、包悦先生也参加了这次爱心之旅,与爱心团队成员携手齐心、同甘共苦。

扶贫先扶志  真心换真情

扶贫先扶志  真心换真情

  对于这次艰辛而温暖的百感交集的爱心之旅,作为爱心团队成员的小编记录了那些最触动人心的片段、人物和感情。

  感慨万千行路难

  山路弯弯曲曲、崎岖不平,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深渊,一边是高不可攀的峭壁。汽车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蜿蜒盘旋,一路尘烟滚滚;我们在空气污浊的车厢里不停颠簸,一路惊心动魄。这就是3月24日、26日我们在西昌和瓦岗村小学之间来回路上的情景。我们明白,在这样艰险的路上行车,随便一个麻痹大意或一个突发故障,都有可能导致车坠悬崖、车毁人亡。每到目的地之后,我们才能将一路高悬的心放下来,赶紧下车呼吸新鲜空气,吐去满口灰尘,然后再将蒙了厚厚一层尘土、几乎看不出本来面目的行李物品从车斗上卸下来。在3月27日从长柏小学回西昌的路上,我们又“有幸”遇上了山体滑坡,被堵在路上等了一个多小时。其实,西昌到这两个学校的距离都只有一百多公里,汽车行驶却各需六七个小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此言不虚。

  但是,大凉山的孩子们的上学之路还远比我们乘车上下山更艰难。叶阿爸和当地的老师说,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很多孩子的家离学校很远,从家步行到学校少则十几二十分钟,多则几个小时。最骇人听闻的是,一些孩子的家离学校竟然有十几个小时的路程。而且,路程所需时间都是按惯于走山路的孩子们的脚力计算出来的,如果让少走山路的人去走,时间至少要翻一倍。这是有例为证的。在3月24日走访学生的途中,一段对于孩子们来说只需要十钟左右的路程,我们走了三十几分钟;一段对于他们而言只需个把小时的路程,我们走了三个多小时!我们大多人是空手行走,还累得气喘吁吁,走走停停;孩子们则帮我们提着或扛着行李物品负重前行,却脸不红气不喘,健步如飞。面对眼前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高山和脚下一条条坎坷不平的山路,心里顿生感慨:由于历史地理等客观原因,多少人在大凉山上苦苦挣扎,一辈子劳作在贫瘠的土地上,一辈子栖身于破烂不堪的房子里,一辈子吃着半生不熟的烤土豆,一辈子走着看不到头的山中路……想想那些一辈子都在这样的路上艰难行走的人们,除了庆幸我们的生活原来是多么幸福,只剩下一声长叹。

扶贫先扶志  真心换真情

  终生难忘高山夜

  为了不给瓦岗村小学的老师们增加麻烦,也为了体验山里的真实生活,3月24日晚上我们入住彝族老乡家,度过了一个令人终生难忘的夜晚。这一晚,老乡家厨房兼客厅的泥地上“摆”起了一张用新鲜松针铺成的“床”,旁边燃烧着熊熊的柴火。在这张世上独一无二的“床”上,我们蜷缩于睡袋或从学校借来的薄薄被子里,好不容易才进入梦乡。

  半夜里,由于柴火熄灭,我们被高山上逼人的寒气冻醒。重新将火生起,把身子缩得更紧,我们才敢继续躺下,然而却再也难以入睡。这时,鸡叫声在海拔近4000米的大山上响起,仿佛天籁之音。此情此景,令小编感慨万千,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回想着前一天经历的点点滴滴:六七个小时的乘车胆战心惊,却最终平安抵达;三四个小时的走访耗尽全身力量,时而气喘吁吁、挥汗如雨,时而双腿发软、全身发冷,却看到了山上最美的黄昏;晚上的聚会十分简陋,没有美食美酒,更没有卡拉OK,只有直接丢到火里烤得半生不熟的土豆——他们一年四季仅有的主食,却受到了彝族老乡和藏民村长对我们真挚而热情的接待,被他们的坚强乐观所深深感染……这种经历,这份体验,恐怕一辈子难得有第二次。

扶贫先扶志  真心换真情

  谁是最可爱的人

  那几天的经历让我们感触颇深,而在这过程中接触的大凉山人更让我们记忆深刻。有个我们不知道名字的藏族汉子,是一个彝藏民杂居的村子的村长。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贫穷的生活,他没有屈服,带领村民自己动手,在看起来不太可能的情况下修起了一条简易公路,终于将村里与外界连接起来。他说,一定要自力更生、发展经济、让孩子们读书,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有三位老师在大凉山高海拔学校支教的老师,他们或男或女、或汉族或彝族。他们放弃了在城市里工作的机会,数年如一日坚守在高海拔的讲台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教师的神圣职责。相比于很多大人物,他们或许很渺小,理想不够伟大,成就不够惊人,但他们对教育事业和大凉山孩子的这份深情,值得每一个人肃然起敬……有个彝族女孩叫沈建英,是乡卫生院的一名护士,村里第一个通过读书成才的人。她自小失去父亲,家里十分贫穷,妈妈辛辛苦苦将她们姐妹四个拉扯大,并坚持供她们读书。参加工作后,她每月都拿出全部工资全力帮助妈妈供养两个读高中的妹妹、一个读小学的妹妹。问她卫校毕业后为什么不留在城市工作,她笑笑说,她属于这座大山,就应该回到这里,帮助家里和乡亲们做点我应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没有详细了解的孩子,在纯真灿烂的笑容和腼腆害羞的表情下,藏着他们一颗颗淳朴善良的心。每到一个学校,帮助我们拿行李物品的都是那些看起来瘦弱无比却力大无穷的孩子;每一次和孩子们在路上相遇,都会收到他们带着真诚笑容的挥手敬礼或致意……

扶贫先扶志  真心换真情

  而爱心团队中也有很多人以无私爱心和积极行动赢得了我们的尊敬。王海军老师和包悦老师虽然都是作家,吃苦耐劳却毫不含糊,处处不甘人后。在路上行走时,他们总是跑在年轻人前面;在老乡家借宿时,他们入乡随俗,将难以下咽的烤土豆吃得像美味佳肴一样喷香……包老师表示,要为这次爱心之旅写一系列诗歌,唤起外界对大凉山贫困人群的关注和关心。王老师也说要以作家兼媒体人的身份写一系列深度报道,在山上的第一个晚上他就挑灯夜战,写到半夜两三点,赶出来第一篇稿子;回佛山之后,他又频频发力,四五篇稿子已经出炉,放在微信朋友圈里,受到了无数人的关注。在二位作家的影响下,佛山文艺界已有很多人把爱的目光投向了大凉山。新明珠集团市场一部经理王俊芳女士更是巾帼不让须眉,生完小孩不到三个月,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就亲自带队参加大凉山爱心之旅。几天下来,她和我们一同走过无比艰难的路,吃过难以下咽的土豆,睡过独一无二的“床”,除了以团队的名义奉献爱心,个人也捐赠了几个学生,和孩子们建立起真挚的感情……至于来过无数次大凉山的叶阿爸,最令人心生敬佩,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做慈善的感人事迹早已传遍大江南北,影响了一批又一批人……正是这一群乐观坚强的大凉山人和坚持奉献的爱心人士,才让这一次爱心之旅变得意义非凡。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收到最珍贵的情

  在“美丽童行”系列爱心活动中,冠珠陶瓷爱心团队行程数万公里,在全国20个城市展开爱心接力,汇集了全国20000多人的爱心:通过第一、二次大凉山爱心之旅,捐助了20所高海拔学校,建立了20个高海拔圆梦图书室,资助了200多个贫困学生,向4462个孩子捐赠学习用品、衣物、食物等大批爱心物资,惠及10000多高海拔地区贫困人口;通过第三次爱心之中,开创性地送去了慈善文化,在高海拔山区举办书画、摄影、陶瓷等艺术作品展览,并再次资助了200个学生……用坚持不懈的行动和拳拳的爱心温暖了无数大凉山孩子的心。

扶贫先扶志  真心换真情

  在将最真诚的爱心献给大凉山孩子的同时,“美丽童行”爱心团队也得到了他们最动人的回应和最纯真的感情。在这次爱心之旅中,每当我们离开一个学校的时候,孩子们都表现出极其强烈的依依不舍之情——有的孩子抱着叶阿爸泣不成声,有的孩子拉着王俊芳经理诉说着无尽的心里话,有的孩子默默无语眼含泪,还有的孩子追着我们乘坐的已经发动的汽车不停地挥手……他们的每一句言语,每一个神情,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人世间最珍贵的感情!

  扶贫先扶志,扶志先扶智;慈善无止境,真心换真情。回望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虽然我们所做的十分有限,却用真心和希望点燃了他们的希望和梦想,也赢得了他们的莫大信任与无限真情。当然,要彻底改变大凉山贫穷落后的现状,还要依靠已经有希望和梦想的孩子们的自强自立、发奋读书。

  爱心在接力,大爱200城,圆20000个梦想——2014年,冠珠陶瓷“美丽童行”将继续传递爱心和希望!(文∕邹思进)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