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好的家庭常常会有异味散发出来,单纯的通风或者放置植物是无法完全驱除污染的。消费者虽然已经越来越意识到污染的严重性,装修污染致人患上癌症或是白血病的案例也在全国各个城市屡屡发生,但是遗憾的是,目前为止,很少有业主主动去正规检测机构检测污染情况,有了意识却没坚持的消费者更是不在少数。
如何将装修污染程度降至最低,让家变成真正的“放心安乐窝”?小编为已经或正在装修的你搜集了全面的资讯。
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关闭门窗1小时后,每立方米室内空气中,甲醛释放量不得大于0.08毫克;如达到0.1-2.0毫克,50%的正常人能闻到臭气;达到2.0-5.0毫克,眼睛、气管将受到强烈刺激,出现打喷嚏、咳嗽等症状;达到10毫克以上,呼吸困难;达到50毫克以上,会引发肺炎等危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详细]
甲醛可引起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的疾病出现咳嗽、咽痛、胸闷、头晕恶心、四肢无力、呼吸困难、嗜睡等症状。更为严重的诱发鼻癌、咽喉癌、皮肤癌和白血病等癌症发生。一般有毒气体活动的周期为1-10年,第一年尤为严重,这期间有毒气体挥发快,释放量高,因而对人体的危害也更严重。[详细]
食醋属于酸性物质,有微弱中和空气中氨气的作用,但不会和甲醛等其他有害成分发生反应。
菠萝会挥发香气,起到一定遮盖气味作用,但并未分解清除有害物质;另外,菠萝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挥发后最多起到加湿作用,可以起到溶解甲醛等有害物质的作用,但一旦干燥甲醛就会又挥发出来。
植物所起作用相当有限,面对装修结束的有害气体密集散发期,他们的微弱吸收作用,不但不能清除污染来救主,甚至自身的健康都难保。
有些人甚至在衣柜和房间放置泡茶后的干茶根,希望帮助清除毒气。殊不知,茶根在这方面的功效就像干树叶和卫生纸一样,几乎没有任何吸收和分解作用。
重庆市装饰协会家居委员会主任周龙鳞为装修污染支招。他建议,消费者应该从选择环保装饰材料、环保家装公司,购买环保家具,装修后有效清除治理污染几个方面入手,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一是家中普遍使用空调来降低温度,房间门窗封闭比较严密,室内空气换气率比较低。二是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在夏季温度高和湿度大的情况下,释放量增加。日本室内环境专家研究证明,室内温度在30摄氏度时,室内有毒有害气体释放量最高。
涂料忌有“香味”无论是油漆还是乳胶漆,都含有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物,市场中的部分伪劣涂料产品添加了大量香精以去除异味,因此,买涂料最好选择没有味道的。
臭氧虽具有灭菌、消毒作用,但对人体有害也是医学上的定论。使用臭氧消毒只能在人体不接触的环境中进行,用作居室空气净化。
我国的绿色建材国标并不理想,在制定环保建材标准时,由于顾忌国内多数建材企业的低水平生产现状,目前的某些标准只能说是勉强过得去。即使全部应用环保建材,最后得到的空气质量也可能超标。
通风处理作为基本环保措施,对室内污染有改善作用,但因为多数有害物质会缓慢释放,长达3-15年,绝非几个月通风换气就能解决问题。
像人类的健康状况一样,室内空气环境也有健康、亚健康、患病三种形态,而且许多有害气体无色无味,象对待疾病一样,居室空气环境也需要预防、保健、治疗。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儿童玩具、儿童服装和儿童家具3种产品的专项监督抽查结果。结果显示合格138批次,批次合格率68.3%。剔除仅标识不合格的12批次,内在质量合格率为74.3%。如何保证儿童家具的安心使用成为关注焦点。
室内环境污染严重侵害人们的健康,侵害儿童的成长。因此,新一代健康、环保、安全的装修用漆水性漆应运而生。水性漆主要以水作为稀释,超低VOC含量,不含游离TDI、甲醛和其他重金属,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涂刷时无异味,涂刷完毕即可入住,对人体健康无任何影响。
涂料忌有“香味”无论是油漆还是乳胶漆,都含有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物,部分伪劣涂料产品添加了大量香精以去除异味,因此,买涂料最好选择没有味道的。
广义的光污染包括一些可能对人的视觉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包括生活中常见的书本纸张、墙面涂料的反光甚至是路边彩色广告的“光芒”亦可算在此列,光污染所包含的范围之广由此可见一斑。
70%以上的消费者不知道灯光装饰不当,会造成家装环境一定程度的“光污染”,给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不少家庭在选用灯具和光源时往往忽视合理的采光需要,把灯光设计成五颜六色,殊不知,这种灯光除对人视力危害甚大。
装修时应根据不同空间、场合及对象,选择不同的照明方式。一般在室内照明中,主光源为冷色调,辅助光源宜为暖色调。
近日,更有美国科学家指出,世界上有2/3的人生活在光污染里。光污染轻则影响人的生理节律导致内分泌失调,重则影响情绪,引发抑郁。
大多数家庭、办公建筑偏爱用颜色较亮的瓷砖进行装修,但是光反射系数大大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生理适应范围,会造成光污染,损害人的健康。
据调查70%以上的消费者不知道灯光装饰不当,会造成家装环境一定程度的“光污染”,给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专题策划/制作:方嘉静 设计:郭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