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马仕与另外一家奢侈品牌近日都在美国纽约曼哈顿法庭打赢官司,两家公司同时起诉一些中国工厂非法复制其商标,仿制两公司商品,为此这些中国公司分别向两家奢侈品牌各赔付1亿美元(约6.36亿元人民币)的赔偿款。 此事件可以看成目前中国市场环境中一种特殊案例的缩影,在中国,有个专业名词叫“山寨”,有种暴利形式叫“套牌”,近年来,家居行业品牌被“套牌”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于原创企业而言,仿冒所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品牌形象受影响损失巨大;对于消费者而言,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无法保障,有人说这种现象对行业的发展百弊无一利。你如何看待?

数据标题文字1

 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一些违背诚信经营原则的商家为了更快捷获取盈利,或仿冒、或抄袭,这让立志做百年品牌的企业苦不堪言,只能忙于打假,而打假的速度远远不及造假。而由于消费者对家居建材产品的了解水平有限,只看外表,看标识,甚至图便宜买下假冒产品,最后受害的恰恰是“价高而和者寡”的正宗品牌和消费者自身。

广州家具展再现山寨 意大利企业状告孔雀王抄袭

据Stefano透露,被“山寨”的产品均是自己企业设计师的大量心血,投入的设计费用高达10多万欧元,折合人民币100多万元。早在去年9月,这些产品就已经申请了欧洲及中国外观设计专利。但他实在低估了中国家具企业的模仿能力,仅仅过了几个月,自己的产品就在另外一个品牌的展位上找到了“孪生兄弟”。[更多]

达芬奇家居被爆造假 假洋品牌泛滥何时休

近几年来,国内假洋品牌日益泛滥,厂家“挂羊头,卖狗肉”,以国产冒充进口品牌的事件层出不穷。价格昂贵的家居高端品牌达芬奇被曝作假。销售人员宣称100%意大利生产,使用无污染的“天然高品质原料”制作的家具,居然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国内生产的,更有甚者,有消费者购买的达芬奇家具竟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更多]

东鹏被“抄”与雷士被“傍”

2006年8月,东鹏将申请了发明专利的人工洞石产品投放市场,一时间业界为之惊动。然而,从这一刻开始,东鹏就陷入了长期的打假维权纠纷之中。雷士是照明行业的“中国驰名商标”,它的遭遇则是名字被人“傍”了。一个名叫“雷仕”的节能环保科技公司以“雷仕照明”的名义,公然销售节能灯产品,还在发展加盟商。[更多]

  现如今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一个企业辛苦建立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总有一些想走捷径的商家,为了更快捷获取盈利,或仿冒、或抄袭、或傍大款,让品牌企业苦不堪言,只能忙于打假,而打假的速度远远不及造假。
  无论是产品被“抄”还是品牌被“傍”,在发展尚不成熟的家居行业,恐怕在很长一个时期里都不可避免。知名企业能做的只能是强大自己,提升实力,让“抄”者失去市场,让“傍”者难获力量。
数据标题文字1

家居建材行业由于门槛低,许许多多的小企业小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泛滥于市场,有些甚至没有正规的团队进行运营,小作坊生产产品便进行“钻空”销售。据相关媒体报道指出,产品在研发、设计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推出的产品市场认同比率通常不到一半,而仿造、抄袭者模仿热销产品以及知名品牌,不必承担市场风险也无需负担高额的成本。仿冒产品和品牌将市场价格拉低,让原本的正品利润空间变小。仿冒、山寨对于原创企业而言损失巨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产品研发,被别人轻易抄袭抢占市场而缺乏权益保护。

柯拉尼市场部总监邱引飞

仿冒现象是部分企业主急功近利的心态造成

目前来说国内仿冒现象真的很严重,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部分企业主急功求利的心态。但是真正想做品牌的企业,应该坚持原创、坚持创新,正如一句广告语“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应该做到这样。

北京百强国际家居商贸有限公司总裁陈晓太

有时候维权也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

针对目前的抄袭行为,百强一方面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为每一件产品都申请了专利,但是专利的有效性不是很明显,因为从申请到批复下来,要起诉抄袭行为还要走法律程序,劳民伤财。

依诺维绅总裁杨建伟

企业如果抄袭来的容易,何乐不为

依诺维绅每年花十多万注册外观设计专利。可是一定产品被抄袭,打一个简单的官司需要40到50万,但是赢了却只能得到10万的赔偿。这也是为何家具业山塞抄袭这样猖狂的原因。

北京皇家现代家具董事郝丽萍

应对抄袭行为高度重视 保护原创品牌权益

很多做原创的企业,面对一些品牌的抄袭行为实在是无力,厂商只能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产品。因此,我建议行业内和新闻媒体应该对抄袭行为高度重视,保护原创品牌的权益。

微博网友大“吐槽”

名匠木坊中式家居官博
名匠木坊中式家居官博

利益趋动下,中式古典家具行业也浮躁了。假冒抄袭,粗制滥造,以假充真,行业诚信无法建立,混乱~!缺乏艺术语境的家具是苍白的,没有文化内涵的家具是没有灵魂的,仅仿其形而无神,不可能经得起时间的洗礼,在健康成熟的巿场中站不住脚。抵制无良行为,为中式家居行业健康发展祈福并力行。

王瀚铭品牌管理
王瀚铭品牌管理

当下家居建材行业普遍低迷,但仍有逆势上扬者。优秀企业和品牌本来就少,如今大浪之下,坑蒙拐骗者死!抄袭假冒者死!执迷不悟者死!投机取巧者死!固步自封者死!惟内芯强大持续创新者活。想想强秦,看看齐楚赵魏韩…

幸福肥YANG
幸福肥YANG

这样浮躁的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想去山寨他人的成果,结果呢?我们很难培养出有想法的原创设计,培养不出一个有活力的行业氛围,有的只是快餐式的彼此抄袭,甚至是整站抄袭... 不尊重版权,就不会有多重视人才... 悲剧的氛围,可怜的是即使大家都知道也只能随波逐流,一点点挣扎,一点点不满……

黄继毅
黄继毅

包括家居行业在内的中国很多企业喜欢虚构海外血统、山寨国际名人的普遍行为,已经明显折射出中国企业品牌文化的危机。冒牌,还能走多远?

数据标题文字1

假冒产品往往出自一些实力不强、资金不足、技术有限的小厂家或小作坊,无论是原材料还是生产技术都很难达到品牌家居生产制作的标准,产品质量与真正的品牌家具无法比拟。假冒产品流入市场,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着使用安全,甚至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这里给大家介绍几招怎样辨别“真假”品牌。

内幕:瓷砖行业套牌现象

内幕:瓷砖行业套牌现象

瓷砖套牌现象一是打着品牌瓷砖的旗号,个别陶瓷代理商的专卖店里几乎都是假冒产品,并且库存里也全是假冒产品,这因瓷砖产品比较好模仿。而另一些售假经销商则选择了在店面展示正常的产品,其库存却全是假冒产品。
内幕:涂料行业套牌现象

内幕:涂料行业套牌现象

在涂料市场上,套牌涂料、套牌油漆不少,业内人也戏称这种“套牌”行为是“狸猫换太子”。有专门的人到工地上去回收旧的油漆桶,然后卖给一些黑心商家,商家往里面灌装不知名的涂料产品,再进行销售。
内幕:橱柜行业套牌现象

内幕:橱柜行业套牌现象

橱柜的套牌表现在买进别家的产品贴上自己的牌子,或改变牌子算做自己的牌子。比如橱柜台面,一般的橱柜厂家并不生产台面,正规厂家会与品牌台面合作为消费者供货,而非正规厂家有可能打着知名台面的旗号,使用劣质台面。
内幕:地板行业套牌现象

内幕:地板行业套牌现象

木地板的贴牌生产现象很普遍,套牌做法也屡见不鲜。例如同一花色的强化木地板很多工厂都能生产,如果品牌不负责任,很可能在压低价格之后,在成本最低的小厂拿货,送到家里的地板质量因此很难有保障。

贴牌是生产模式 套牌是恶意行为

通常,负责贴牌的工厂不仅生产一家的产品,还要负责多家的产品,其产品质量和精细程度不能跟品牌自有厂家相提并论。国内建材产品“贴牌”生产是一种普遍模式,所谓正规贴牌指的是,某些品牌不是自建工厂,而是与专业工厂合作研发和生产,最后贴上自己的品牌。 [更多]

“调包”多为代理商所为

 通常厂家直营的品牌不会出现套牌现象,因为直营商都是从工厂直接提货,检验起来也非常方便,就看产品上有没有该品牌的标志即可。但是一般代理商多会销售套牌产品,其销售地点多为二、三线市场。但代理商很可能已经把产品掉了包,消费者拿到的已经不再是原厂产品,而是“小作坊”生产出来的套牌货。[更多]

套牌行为为何屡见不鲜

一款家居新品的诞生,从市场调查到设计制作、材料试验、模具开发,前后历时要经历很长时间,其间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等相当高,除此之外,一款新品市场认同比率往往不到一半,平均成功率仅仅在30%-40%。而冒牌其他企业成型产品,却能轻松获得利润,而且在一种程度上规避了市场和法制风险。[更多]

数据标题文字1

只懂一味走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跟风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而失去灵魂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没有长远的战略目标,这样的企业只能是二流企业,创造出来的产品也只能是二流产品,难登世界级的舞台,同时在消费市场对产品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也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最终必将遭到市场的淘汰。因此,企业只有加强创新能力,保持产品的竞争力,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对于行业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对冒牌产品岂可一罚了之

罚款好象成了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和最终手段。可是,对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似乎并不在于制造、兜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企业和私营业主被罚了多少钱,而是那些不合格的产品怎么办。很显然,商家和企业交了罚款,也就拿到了许可证,不合格产品便可以继续拿到市场上去销售,企业就可以继续生产它的不合格产品。

假冒产品充斥市场需法制干预

假冒产品充斥市场,不但损害原创企业利益,同时对消费者也造成冲击。如何更好的规范市场,除了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约束,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诚信与自律。为使行业更加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无疑是助推的强大力量。而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假如一个企业连起码的创新意识都没有,就只能是一副没有灵魂的空架子。

消费者购置高档家居用品应多留心眼

为避免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权益受损,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进口家具时,要查看经销商是否具备进口家具代理权,不可轻信口头承诺;还要依据家具的特点,从材质、木纹、味道、木材天然缺陷、工艺、造型等六个方面仔细辨别;如有较强刺激性气味,伴有眼睛刺痛的感觉,则表明家具甲醛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较高,不宜选购。

数据标题文字1